筆者最近將網上收的一塊建伍6020CD機主板折騰改為解碼器,基本思路是切斷原DSP芯片CXD1165到數字濾波芯片SM5818的相關連線,然後接入同軸接收板的數據信號,再改造下局部供電。
構思這個數字播放器從去年到現在,陸陸續續接近1年的時間。在思維醞釀階段,從簡單到複雜,再從複雜到簡單,自己也推翻重建好幾次。內容信息量有點大,插圖量巨大,文字量也是巨大。
到底用不用均衡器,這是一個HIFI領域老生常談的話題,隻是不是主流。個人認為HIFI中適當的使用EQ,完全是正常的。
這台tda-1514a我采用的走線都是官方的,原汁原味,先製作好一個聲道,大約放幾首歌聽完有正常發聲後再繼續製作剩下的聲道。
許多人都說,真正要體驗JBL號角音箱的魅力,還得15”起步,此言不虛。作為大型落地音箱,JBL 4338體型龐大,尺寸為W549* H921*D375mm,因而對於空間的要求也更高,但前置倒相孔的設計也讓其對離後牆距離的要求降低了不少。
這台JVC XL-V251品相還不錯,DAC是JVC的JCE4501,貌似和K2解碼的技術差不多,光頭用的是自家的OPT-5,RF AMP是CXA1571SS,RF處理和伺服是CXA1372S,DSP是CXD2500AQ,D/F是CXD2554PS,整套Sony的方案。
nakamichi品牌創於1948年,以改善當時的音響技術,創造世界頂級的音響效果。它不僅是世界四大名牌卡式錄音座生產廠商之一,而且在1978年與原西德德律風根公司合作研製德High-Com II降噪係統...
喇叭有了,工作原理有了,把輝光管時鍾做到這套複古音響。隻有一個號角喇叭,怎麼來安裝雙喇叭的立體聲呢。想了各種結構,終於在BOSE的650家庭影院的音箱了找到了答案——使用對衝壓縮腔結構,把立體聲通過一個通道發出來。
先鋒PD-2000這是一台1989年出產的CD機,使用磁懸浮光頭,在千元級的機子裏麵都是相當優秀的,如果要說先鋒PD-T09的聲音是什麼特色?用最簡單的說法那就是:中性,但不是那種清淡似水的聲音,而是有著良好的密度和感染力,三頻均衡,高頻通透...
我們為什麼要測試電子管?估計最多的答案是求一種心裏的踏實感。但發燒就是為了追求極致,對於儀器的追求也是這樣,有些功能就是這樣,有和沒有與用和不用,是有很大區別。
數字播放的核心是數字處理,CPU是必不可少的功能器件,我設計的初衷不僅僅是做個簡單的數字播放,還需要強大的交互操作和雲數據處理能力,因此必須用能力強的CPU。
作為業餘玩家,提到硬件就頭大,從最簡單硬件入手,其實也應該算在PC hifi的範疇,最終選擇了“香蕉派+5寸IPS LCD(854*480)”,使用全誌A20,雙核、帶原生sata接口,帶千兆網卡...
俗話說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,要想調整好收音機,必須要有一台高頻信號發生器,收到德生公司同HIFIDIY論壇合作贈送的2P3收音機套件經過兩個小時的製作,可以收到電台,下一步就是好好調試...
收到德生2P3收音機套件 ,不禁想起70年代家裏被我反複"研究"的收音機。研究了下套件,雖是單聲道收音機,配用了雙聲道耳機插座可適應當前常見的立體聲耳機 ,包括手機使用的帶麥克風耳機。製作過程沒有任何難度,中周也不用調,靈敏度還比較高。
再此感謝論壇組織的活動,廠家做得還是很用心的,雖然隻有外殼和以前的2P3收音機一樣,內髒肯定不是以前的用料了,不過用料附件等等都準備得很齊全周到,製作起來很順利!
整機就需要吧顯示指示按鍵什麼的引到麵板上才算完整,那就給數字板設計一個擴展板,用綁線整理好走線,便基本完成。
前段時間一朋友邀請幫他裝一台論壇最新推的384 榨幹版1541DAC,訂了機箱、牛,一堆料,材料齊全後便開始著手製作。
當年BOSE lifestyle MUSIC SYSTEM的頂級係統賣點就在於RF穿牆遙控。90年代初做出這個,可以說是典型應用。SONY的方案,NEC的MCU做主控,CXD2507是CD伺服...